

導語:百姓看病難和看病貴何時才能緩解?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剛剛印發的《河北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給出答案,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人均預期壽命在2015年基礎上提高1歲;中醫藥強省初步建成;醫療服務機制更加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成熟高效,現代醫院制度基本建立;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緩解。
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77歲
《河北省“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提出,到2020年河北公共衛生服務更加均衡,老齡、婦幼、貧困、殘疾等重點人群公共衛生服務不斷改善;醫療服務機制更加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成熟高效,現代醫院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化辦醫格局初步形成,“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緩解;中醫藥強省初步建成,基本實現人人享有中醫藥服務。
規劃還列出了人均預期壽命等主要發展指標的“十三五目標”,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比2015年增加1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均比2015年下降;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達30%,比2015年的36%明顯下降。
構建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
開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把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到2020年全省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高到20%。推進公共場所全面禁煙活動,建立健全煙草流行監測體系,15歲以上人群煙草使用率控制在25%以內。
加強全民健身體育場地設施網絡建設,構建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開展國民體質監測。
放寬中醫服務準入
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強省市縣三級中醫醫院治未病機構建設,放寬中醫藥服務準入,鼓勵社會資本舉辦中醫醫療機構。鼓勵養老機構設置中醫診室或與中醫醫療機構合作建立快速就診綠色通道,鼓勵中醫醫療機構自建、托管養老機構或與護理院、康復療養機構開展技術協作,鼓勵中醫醫師在養老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服務。推進中醫藥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提升城鄉居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
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
保障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對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給予補貼。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制度對貧困人口實行政策傾斜。門診統籌率先覆蓋所有貧困地區。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圍,降低貧困人口大病費用實際支出,保障貧困人口大病醫治。
實現醫??缡〖磿r結算
資料圖。(圖片來自網絡)
推動京津冀衛生和健康協同發展,以國家衛生計生委所屬的11家駐京三級甲等醫療機構為突破口,采取重點支撐、優勢互補、合作共建、能力提升等方式,組織我省醫療衛生機構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帶動我省衛生與健康水平快速提升。
推進同等級醫療機構醫學檢查、職業健康檢查等結果互認。完善門診通用病歷、臨床用血應急調配等合作機制,實現醫保跨省即時結算,方便群眾異地就醫。
構建“大健康新醫療”發展格局
統籌實施《河北省“大健康新醫療”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構建“一圈、一都、兩園、三區、一基地”的“大健康、新醫療”產業發展格局。打造環京津健康養老產業圈,建設安國中國中藥都,發展渤海新區醫藥工業園和扁鵲中醫藥文化產業園,構建張承健康休閑旅游區、太行山——燕山山地康體健身休閑區和沿海度假休閑旅游區,打造石家莊國家生物產業基地。
建設河北省婦幼保健院
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上,《規劃》提出整合省級婦幼衛生資源,建設河北省婦幼保健院,支持業務用房面積短缺的省、市、縣三級婦幼健康服務機構建設,適當增加兒科和產科病床數量;選擇部分市建設省級衛生應急救援基地;支持100萬人口以上的精神衛生機構空白縣(市)新建精神疾病??漆t院或依托縣醫院建設精神科。
增加全科醫生、產科醫生
《規劃》提出,培養培訓全科醫生6000名,培訓全科醫學師資4000名,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骨干人才2500名。增加婦幼衛生專業人才培養,產科、兒科人員崗位培訓、轉崗培訓,力爭增加產科醫生和助產士6000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2萬名,公共衛生醫師規范化培訓5000名,培訓住院醫師師資5000名。
新聞多一點
未來五年健康中國建設
健全醫保制度
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研究實行職工退休人員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發揮醫保控費作用。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經辦。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優化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發展遠程醫療。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推進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急需領域醫療服務能力提高、電子健康檔案等工作。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糾紛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完善基本藥物制度
堅持中西醫并重,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理順藥品價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提高藥品質量,確保用藥安全。
加強疾病防治
加強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綜合防治和職業病危害防治,通過多種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服務。
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婦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務水平。幫扶存在特殊困難的計劃生育家庭。注重家庭發展。
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
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